月收入分为6大阶层,70%的人在二层以下,你在哪一层?
在人类社会当中,差距与竞争始终存在,从社会地位、所拥有的财富到资产等多个维度,都有着客观上的体现。对于一个家庭或者个人而言,其生活水平究竟处于何种状态,绝大多数情况下与月收入紧密相关。月收入作为财产的一种获取途径,在大部分家庭里,70%的收入会被投入到房产领域,并且在家庭总资产之中,超过75%的部分是房产。
据相关数据显示,在2024年第一季度,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呈现出6.8%的增长态势。2023年时,全国人口数量超过14亿,其中就业人数约为7.4亿,占比达到约53%以上,参加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约为10.4亿。私人汽车的保有量为2.94亿辆,平均每个家庭拥有0.5辆。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218元,中位数为33036元。在农村地区,人均收入为18748元,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是4780元。
国家统计相关数据时,将统计人群依据收入情况以20%为一组,划分成了五个等级。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15元,中间偏下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442元,中间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95元,中间偏上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220元,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为95055元。高收入组的收入是低收入组的10倍。也就是说,最富有的那20%人群所拥有的财富,是最贫穷的20%人群财富的10倍。
平均数据仅仅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数值,由于各个行业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,同时生活幸福的衡量标准也并不统一,这就致使实际收入往往更低。综合相关数据,可以大致将月收入划分为六个不同等级。
第一等级为大众层。月收入在3500元以下,这一群体占比25%,主要职业包括超市员工、四五线城市的保洁人员、广大农村地区以及欠发达地区的临时工作人员、导购员等等都属于这一层级。由于受到学历水平、所处生存环境以及自身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,他们的收入相对较低。想要增加收入,核心在于具备过硬的技术优势。这一群体80%的精力都用于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,所存下的钱都是通过省吃俭用积攒而来。
第二等级是中间层。月收入处于3501元至5000元区间,大约占比36%。该群体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,是社会的中坚力量。他们已经解决了生存方面的问题,开始有了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追求。拥有成熟的思维观念和稳定的收入。要想增加收入,主要方式在于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以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技术优势。
第三等级为高产层。月收入在5001元至8000元之间,约占比16%。这一群体的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,他们要么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,要么担任一定的管理职务。其中80%是本科毕业生,像普通医生、教师以及工薪阶层大多都处于这一层次。他们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,并且拥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。要保持财富持续增长,主要途径是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。
第四等级为学历层。月收入在8001元至10000元,大约占比13%,该层级80%以上的从业者毕业于理工类大学本科。他们技术优势突出,掌握一项或多项领先技术,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,但个人仍会感觉生活压力较大,这种压力主要源于房贷和车贷。高收入是维持超前消费的基础。
第五等级是精英层。月收入在10001元至14000元之间,约占比8%,他们拥有一项或多项专业技能,成为行业内的技术能手。具备一定的社会资源和人脉资源,格外注重个人各项技能的培养。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。要保持收入增长,主要方式是巩固自身的职业地位以及提高职业贡献率。
第六等级为超高层。月收入在14000元以上,约占比2%,他们有能力且有条件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。拥有较多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,有着较高的人生追求,而实现财富自由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。这类人为人处事较为低调,不喜欢四处炫耀财富,在其所处领域拥有绝对的权威性。通常担任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,拥有独立的办公区域。
了解收入层次的划分,能够更有效地明确个人努力的方向以及制定职业规划。让人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位置。无论处于哪个收入层次,实际上生活幸福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追求。在这个物欲充斥的社会,虽然似乎一切早已被某种力量决定,但我们仍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和技能水平,保持勤奋好学的态度,认真过好每一天。
